close

  記者阿卜杜拉哈曼在阿拉爾第一師馬鹿養殖基地採訪 攝影石晶
  原標題:記者手記:我眼中的兵團人
  國際在線消息(記者 阿卜杜拉哈曼、石晶):2014年7月7日,懷著激動的心情,我第二次踏上了新疆之旅。與我一同前往新疆的同事石晶告訴我,這次採訪的對象是“兵團”,在阿拉伯國家沒有“兵團”這個名詞,我並不明白它代表的是什麼含義。在4個小時的飛行中,石晶竭盡全力為我解釋兵團的含義,以我的個人理解,兵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,從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入疆開始建立。它的使命是勞武結合,屯墾戍邊。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。兵團就像中國的一些大型工礦企業,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體系。但是,這是書本上的兵團;7天的採訪,讓我更加深入瞭解了兵團和兵團人,讓我對這樣一群特殊的人產生了由衷的敬意。
  我眼中的兵團人,他們是皮膚黝黑、佈滿皺紋的護林人,駐守在新疆自然條件最艱苦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周邊,用驚人的毅力和無私的堅守,與狂風沙暴作戰,保衛著百姓的果園和農田;
  我眼中的兵團人,他們是循循善誘、和藹可親的老師,他們用愛心和耐心,向各少數民族的學生傳授知識,也教育他們如何做人,讓安定和諧的思想走進每一個少數民族的家庭;
  我眼中的兵團人,他們是鞠躬盡瘁、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,他們是維吾爾族老漢買買提口中的“救命恩人”,他們是為身患重症的維族小姑娘艾依古麗捐款治病的叔叔、阿姨。
  我眼中的兵團人,他們是善於鑽研、勇於創新的科研人員,他們讓南國的鮮花在這裡綻放,他們讓源自異國的水果在這裡成熟,他們無私地幫助百姓用科技的力量改善自己的生活。
  想起在新疆一周的日子,好像我當時見到的人、看到的事都離我很近,就像在昨天。也許在外人聽起來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個神秘和豪壯的稱號,其實它只代表新疆的一部分。他們是新疆的建設者,和我們一樣,都有著自己平實的生活,都在努力用自己的雙手打造著屬於自己的天地。不同的是,他們更像沙漠中的一種植物——胡楊,即使給它們很少的水,它們也能把根深深扎入土中,在惡劣的環境中頑強地生長。這裡的每一顆胡楊都代表著每一位扎根新疆、建設新疆的兵團人!
  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ytjgxszl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